陳橋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讀《山海經》(其一),陶淵明,陳橋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題解

《山海經》十八卷,多述古代海內外山川異物和神話傳說。王充《論衡》和《吳越春秋》都說這書是大禹治水時命伯益記錄而成,這種說法不可信。魯迅則認為是古代的巫書(見《中國小說史略》)。晉郭璞曾為該書作注並題圖贊,陶淵明讀的“山海圖”,就是這種有圖讚的《山海經》。

這是陶淵明《讀山海經》組詩的第一首。《讀山海經》“凡十三首,皆記二書(按:指《山海經》和《穆天子傳》)所載事物之異。而此發端一篇,特以寫幽居自得之趣耳”(元劉履《選詩補註》)。其實,這首詩不僅表現了陶淵明的生活樂趣,還反映了他的讀書態度及詩歌創作的藝術造詣。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3110A5.jpg" />

讀《山海經》(其一) 詩意圖 徐震時 繪

句解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孟夏四月,是緊接暮春的時序。“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丘遲《與陳伯之書》),到四月,樹上的雜花雖然沒有了,但樹木卻更加茂密,蔚為綠陰。“扶疏”,樹木枝葉紛披、繁茂的樣子。詩人的山居之屋籠罩在一片樹陰之中,清幽怡人。

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如此枝繁葉茂,鳥兒們自然樂於在林中築巢,由此引發了詩人“吾亦愛吾廬”的慨嘆。“眾鳥欣有託”正是“吾亦愛吾廬”的深刻原因。詩人所“欣”的,不是“吾廬”如何寬大堂皇,而是如晉人張翰所說,“人生貴得適意爾”。“吾亦愛吾廬”,平平常常五個字,卻飽含著詩人對自己隱居生活的欣喜之情和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無窮妙理。詩人推己及物,才會覺得眾鳥亦“欣”於“有託”。“眾鳥”一句既是客觀描述眼前所見,又是藉此起興,還可以視為比喻。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詩人用“既”、“已”、“時還”等字眼巧妙地寫出如何安排耕種與讀書的關係。對田園生活來說,耕種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安排在前;身為士人,讀書也必不可少,所以其次就要安排讀書。耕種之事既畢,便可以找出閒暇來讀書了。當然詩人不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讀書,這從“時還”二字可以體味得之。然而正是這種偷閒讀書的方式,才最有讀書的興味。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關於這兩句,後世注家有兩種完全對立的理解。一種認為這兩句是一個意思,“居於僻巷,常使故人回車而去,意謂和世人很少往來”(《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注);另一種認為兩句各為一意,“車大轍深,此窮巷不來貴人。然頗回(召致)故人之駕,歡然酌酒而摘蔬以侑之”(清王士禛《古學千金譜》)。聯絡下文有待客的描寫,而且又有陶淵明的知交顏延之的詩句“林間時宴開,頗回故人車”參證,可見後一種說法比較符合陶淵明的實際生活情況。但無論持哪一種說法,都無害於讀者領會陶淵明詩中所表現出來的隱者情懷。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這兩句寫以時鮮待客的共樂情景,極富田園情趣。

農村仲冬時釀酒,經春始成,稱為“春酒”。據說有一次陶淵明自己漉酒(把酒中的酒糟過濾掉),一時找不到過濾的用具,就把頭巾摘下來用,用過之後依然戴在頭上。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實在是一件愉快的事。初夏時節,正好開甕取飲,以春酒待客。既然待客,不可無餚,遂“摘我園中蔬”。四月也正是蔬菜旺季,從園中採摘菜蔬,何等新鮮愜意。此詩中連用好幾個“吾”和“我”字,流露出詩人的歡欣喜悅之情。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不但人的心情好,天氣也是如此宜人:清涼的微風自東而來,還帶著溼潤的小雨,吹面不寒,潤衣不溼,更有助友人對酌之雅興。“微”、“好”二字互文,即所謂和風細雨。

寫“微雨”、“好風”,很容易寫成對偶句,而陶淵明偏寫成散行,微雨是“從東來”,好風則“與之俱”。這兩句“不但興會絕佳,安頓尤好。如系之‘吾亦愛吾廬’之下,正作兩分兩搭,局量狹小,雖佳亦不足存”(明王夫之《古詩評選》)。一般的寫法,在“吾亦愛吾廬”之下很可能就要緊接著寫“微雨”、“好風”如何如何,但詩人偏偏插進了描寫人事往來的幾句,才看似信手拈來地又接著說“吾廬”之外的風雨,似斷實連,仍然是在追求物我一體的意境。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良辰、美景、樂事俱已寫足,詩人的筆又悠然回到“時還讀我書”的情境,說自己正讀的是《穆天子傳》和《山海經》。這也點明瞭詩題《讀山海經》,可謂曲終奏雅。“周王傳”,就是《穆天子傳》;“山海圖”,即附有圖讚的《山海經》。

讀書也有完全不同的用意和方式。有人讀書是出於現實的功利目的,拼命苦讀,甚至像蘇秦一樣“頭懸樑,錐刺股”。而陶淵明又是怎麼讀書的呢?他曾說自己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所謂“不求甚解”,就是不陷入繁瑣的訓詁;所謂“會意”,就是以己意會通書中旨略,強調個人感悟,這與漢儒的章句訓詁方法迥異其趣。陶淵明又說自己“少學琴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與子儼等疏》)、“樂琴書以銷憂”(《歸去來兮辭》)。他讀書是“泛觀”、“流覽”,不是刻苦用功地讀,而是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讀得那樣開心,以至於“欣然忘食”。而且他又有那樣一個自己經營的美妙讀書環境:夏日綠蔭下的廬室,小鳥在這裡築巢歡唱;勞動之餘手捧一兩本喜愛的好書,時有會意,那是一種多麼美好的享受。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山海經》、《穆天子傳》都屬神話傳說類的著作,其文藝性、可讀性很強。頃刻之間已隨書中人物出入遠古、神遊世界,這樣的日子當然很快樂。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結,所言之“樂”,又不僅限於讀書,還包括人生之樂。其中固然不乏後人所謂“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的安貧樂道意味,但更重要的是,詩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從中得到慰藉和啟示,樹立了一種樂觀的人生態度。

評解

此詩乃陶詩中上乘之作。明代陳繼儒認為它甚至比《飲酒》(其五)更自然、更完美:“予謂陶淵明詩此篇最佳。詠歌再三,可想陶然之趣。‘欲辨忘言’(《飲酒》其五)之句,稍涉巧,不必愈此。”(《陶詩匯評》引)這首詩物我情融,最能體現陶詩特有的意境。草有情、樹有情,鳥兒有情、屋室有情,雨也有情、風也有情。在這處處有情的世界裡,有田可耕,有書可讀,有酒可飲,有蔬可摘,擺脫了世俗的干擾和煩惱,詩人的感情得到了安慰,他的精神找到了寄託。在寫法上,此詩自然淡雅,也最能體現陶詩語言特色,故清代溫汝能《陶集匯評》有云:“此篇是淵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謂不見斧鑿痕也。大約詩之妙以自然為造極。陶詩率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議,神妙極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娛樂:我靠抄書成了全球首富

越過山丘

超級女神護花系統

公子柳

南江十七夏

玖月晞

升遷太難?不如安心乾點實事

這肉有毒

怒江之戰1

南派三叔

從今天開始當首富

齊州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