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讀《山海經》(其十),陶淵明,陳橋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

題解

這是讀《山海經》組詩十三首中的第十首。這首詩讚嘆神話中的精衛、刑天,體現了陶詩反抗精神的一面,魯迅稱之為“金剛怒目式”(《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六》)。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3110K7.jpg" />

讀《山海經》(其十) 詩意圖 程助 繪

句解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小小的精衛鳥,為報復東海將自己溺死之仇,竟日夜不停地銜起細微之木,立志要把那浩瀚的大海填平。

起筆兩句概括精衛填海的神話故事,簡練而傳神。“精衛”,傳說是炎帝的小女兒,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銜”字為《山海經》原文所有,“微”字則出於詩人的想象,兩字皆傳神之筆,“微木”與“滄海”對舉,形成強烈對照,兩者力量對比越是懸殊,精衛復仇越艱難、不易,越是能突出精衛決心之大、意志之頑強。詩人被深深感動了:這種看起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代表的不正是人類不可被征服的信念嗎?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刑天為報斷頭之仇,揮舞著斧盾,誓與天帝血戰到底。其勇猛凌厲之志,始終存在而不可磨滅。

這兩句概括刑天的神話故事。《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刑天得罪了天帝,被天帝斬首,但它不肯死去,以胸乳為眼睛,以肚臍為嘴,兩手舞著盾和斧,繼續和天帝鬥爭。“幹”,盾;“戚”,斧。“刑天舞干鏚”,一些版本作“形夭無千歲”,有人認為這是因字形相近而五字皆訛誤;也有人認為,《山海經》中的“刑天”應作“形夭”,這句應該是“形夭無干戚”或“形夭舞干鏚”。

一般人讀《山海經》,也許只看到那些奇禽異獸,覺得好玩。而陶淵明看到的則是精衛、刑天這些堅守自己的意願、死不罷休的形象。“猛志固常在”既是說刑天,也是說精衛,是對他們不屈精神的高度概括。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精衛、刑天生時既無所懼,死後亦無所悔,生死如一。

這是對“猛志固常在”的引申發揮。“同物”,同為有生命之物,指精衛、刑天的原形。“化去”,物化,指精衛、刑天死而化為異物。

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

只是精衛、刑天徒存昔日之猛志,而復仇雪恨的時機終究還是未能等到。

至此結句,詩情由萬丈豪情轉入深沉悲慨,令人且思且嘆。猛志常在,固然使人感佩;而良機難待,更使人悲惜。這便有了一種深刻的悲劇精神。其實,即使在《山海經》的神話世界裡,精衛、刑天的復仇行為也沒有結果,壯志未遂。但是,其反抗精神絕不是沒有價值的。詩人將此精神進一步悲劇化,使之倍加深沉、悲壯,這就使此詩閃耀著深切的悲劇之美的光輝。

評解

關於這首詩的意義,曾引發魯迅與朱光潛的論爭。朱光潛傾心於陶淵明的超功利境界:“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剛怒目,憤憤不平的樣子,陶潛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說“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答夏丐尊先生》)在他看來,“靜穆”之所以偉大,正在於它是超越了“金剛怒目式”的社會主體性而表現出的境界,是當個體與現實保持一定距離時所呈現出的一種獨特的詩意氣質。德國藝術史家溫克爾曼《論古代藝術》曾說:“希臘傑作有一種普遍和主要的特點,這便是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溫克爾曼的說法,或許是朱光潛說法的理論淵源。陶淵明其人其詩的“靜穆”境界,無疑契合了朱光潛的超功利審美理念。

朱光潛的說法遭到魯迅批評:“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並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歷來的偉大的作者,是沒有一個‘渾身是靜穆’的。陶潛正因為並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題未定草》)魯迅這種說法對當代人理解陶詩產生了很大影響。此後,精衛、刑天幾乎就成了復仇精神的象徵。然而細讀全詩,陶詩的重心似乎並不在於頌揚復仇精神,而在於對他們那種不屈卻又無望的抗爭精神的同情和悲憫。全詩最終還是表現為一種順應自然的思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娛樂:我靠抄書成了全球首富

越過山丘

超級女神護花系統

公子柳

南江十七夏

玖月晞

升遷太難?不如安心乾點實事

這肉有毒

怒江之戰1

南派三叔

從今天開始當首富

齊州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