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生财之道
庆丰男世子的直觉没有错,康熙等人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不是没有钱,而是他们自己不知道怎么找而已。朝廷手里握着诸多资源,就像广东水师,白白闲在那,将士的月钱还得一文不少发放。他们一闲,平白也生出许多事端来。
跨省买卖妇女,都是闲出来的毛病。
“快说说,你到底有多少银子要运?”胤礽脖子使劲往前伸,他在虫星上的账户上有不少钱,几乎是个天文数字,可是在大清,500万两已经觉得超级多了。
不知道庆丰男家到底有多少银子,听口气,似乎不会少。
“快说呀,你,那个,你叫什么来着?”庆丰男世子反应稍稍慢了一些,胤礽就等不及了,想要指名道姓问,到了嘴边才发现自己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一直管他叫世子来着。
庆丰男世子被太子追着问了两回,不敢耽误,忙说:“我叫陈继声。”
“银子嘛!是有那么一些。”国人习惯财不露白,被问有多少银子,他还真不好意思,“也不好统计,运银子的船我们自家就够用了,但是那么多银子保证不了安全,如果朝廷能够派水师护航就再好不过了,走海路的人,知道风险,路上的损失算我们自己的,海外有不少人都存了我一样的想法。”
他有些不好意思说道:“他们见我家封了爵,也有
心回来捐个官,再把积年累积的家财带回来。现在海外也不好混,红毛鬼子黄毛鬼子挑着土人没少欺负我们,既然家里有了出路,大家也不想一直漂泊在外,就是还要继续做海上的生意,有大清的官职在身,那些红毛鬼子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无所顾忌欺负我们。”
捐官,在大清不是稀罕事,以前朝廷缺钱时也会时不时开个口子,平日里,只要找对门路也不是不成。但是,这个很考验一个人的门路,想要打通捐官的门路中间耗资是捐官的数倍甚至十倍之多,还不一定能成事。
就算能成,捐官也看是实职和虚职,虚职只有一份俸禄,其他就别想了,就连身上的官服都需要自己花钱另外买。
“也就是说海外有个金山银山等着我们的水师护航呢。”胤礽见状,也没有非要追问人家到底多少银子了,兴致勃勃扭头对康熙说,“阿玛,儿子觉得这是门好生意哇!水师本来就要操练巡航,护航就当操练了,顺带还把钱给挣了。”
康熙点头,护航,倒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押银子的船他们自己出,水师跟着护送就是,一路上就当正常操练,就是不知道一趟下来能有多少钱。作为一个从登基就开始遇到连年灾害,国库动不动空虚的皇帝,康熙一点都不觉得谈钱赚钱有铜臭味。
事实上,他私下还问过自己的奶兄弟曹寅有没有赚钱的法子,想要出
资让他帮自己赚钱。
心动,却没有回答胤礽的话,而是笑道:“想不到世子你颇有生财之道。”
胤礽插话:“那是当然,他是商人出身嘛!商人天生就会挣钱,不像当官的,只会花钱不会挣钱。”
一句话让梁清标二人脸上通红,他们年龄也不小了,脸皮早就锻炼出来的,然而还是被太子一句只会花钱不会挣钱给说红了脸。
康熙不轻不重斥责了胤礽一句,然后轻飘飘略过,心却也被儿子那一句话给说动了。
是啊,当官的只会花钱不会挣钱,就算会挣钱,也是会给他们自己挣钱,没几个会给朝廷挣钱。朝廷想要有钱,还是得开拓财源才对。
不由地,他将目光放到了陈继声身上。
这个人,会不会就是会给自己挣钱的官?
“不知世子可有法子让朝廷快速获得一笔钱,前提是不伤及百姓。”康熙考验道。
陈继声没有一口应下,而是问:“不知一笔钱是多少?”
只要涉及到钱的事,他都很谨慎,没有底的事绝对不能打包票。当官的可以在做不到时拍胸脯保证,商人却不行,时下商人重诺,轻许诺言极有可能会导致家财散尽的。
康熙还是头一回见人这样问,心中好笑,看向梁清标:“你觉得一笔是多少?”
梁清标想也不想就说:“要是能多一年的赋税就好了,就1400万两吧!”
陈继声听了,诧异地看向对方,紧皱的眉头松了:“
我还当多少,这个简单。”
康熙震惊,简单?1400万还简单?
梁清标更是瞪圆了眼睛,自己嘴巴张开了都没发现。
“好,你说说看,说错了没事。”康熙率先反应过来,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看向陈继声的眼神都透着一股慈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