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榴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6章 城,女漢子系統[末世],春風榴火,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節郭沫若創作道路

一、創作歷程

1、1916與日本少女安娜熱戀,在泰戈爾無韻詩的啟迪下,寫下《死的誘惑》《新月與白雲》《別離》等愛情詩。1919五四爆,與同學組織“夏社”從事反日帝宣傳。

2、1919下到192o上,“創作期爆”寫下《鳳凰涅槃》《地球,我的母親!》《天狗》1921年詩集《女神》192o和田漢、宗白華論詩與文藝的通訊合集《三葉集》。

3、1921年和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創辦創造社,《星空》詩集含著“深沉的苦悶”借抒寫自然求解脫的詩篇。

4、《創造日》《創造週刊》就文藝思想而言,以浪漫主義為主,同時吸收了西方現代主義某些因素,尊崇自我,偏重主觀,認為藝術是自我的表現。一方面主張藝術無目的論,一方面認為藝術可以統一人們的情感。

在政治上,一方面反對資本主義,提出唯物主義史觀,一方面又同情無政府主義主張。

1926年4年寫出小說集《塔》《落葉》散文集《橄欖》《水平線下》

抗戰爆後,創作歷史劇《屈原》《虎符》詩歌《戰聲》小說集《底下的笑聲》小說散文集《抱箭集》散文集《蘇聯行記》《南京印象》文藝論集《天地玄黃》

新中國成立後,寫下詩集《新華頌》《長春集》《潮汐集》《東風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

第二節《女神》

一、地位及簡介

《女神》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詩集,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傑出成就和巨大影響的新詩集。絕大部分寫於1919-192o間,初版於1921年為“創造社叢書”一種。

二、內容

《女神》成功在於五四精神與詩人創作個性高度融合,詩分三輯,第三輯主要是郭沫若早期受泰戈爾影響創作的一些清新恬淡的抒情小品,寫愛情、春愁、離緒,飛禽、新月,松原還有歸國印象。有感傷頹廢情緒如《死的誘惑》,有青春期感情真實流露如《霽月》讓人窺見青年詩人渴望愛情熱愛自然又寂寞煩悶的靈魂。憂傷疾憤,格調哀婉低沉。

一二輯則體現了五四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格調雄渾豪邁,唱出民主科學的時代最強音。

《女神》是詩化的五四精神。

三、思想精神

1、呼喚新世界誕生的民主理想。《地球,我的母親!》《天狗》等。《鳳凰涅槃》是一莊嚴的時代頌歌,充滿了徹底反叛的精神和對光明新世界的熱切向往。

2、充分表達了詩人對自我的崇尚和對自然的禮讚。《梅花樹下的醉歌》《天狗》否定世間一切傳統偶像,摧毀封建枷鎖,是具有徹底破壞和大膽創造精神的新人,它現顯示了在五四個性解放的時代氛圍中,長期習慣於封建意識形態泯滅個性價值的中華民族,已經獲得偉大甦醒。同時女神中大量描寫自然,謳歌自然賦予自然以無限的生命力,表現詩人對自然的禮讚

3徹底破壞和大膽創新的精神。五四氛圍中,詩人反抗叛逆精神得到徹底充分的張揚,詩人對太陽、山河、海洋、生死等與卻具有破壞力和創造力量的事物,都無比崇拜。如《匪徒頌》中對備受汙衊的敢於反抗的陳規舊俗的革命者,對一切投身政治革命、社會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們的熱烈讚頌。

補充女神的泛神論思想構成的形象基本特色

1.壯闊性“泛神便是無神,一切自然只是神的表現。”從這樣的哲學思想出,使人把整個大自然都作為自己的抒情物件,構成了囊括宇宙萬物機及其壯闊的形象體系,居於中心地位的是包容一切的地球,浩瀚的海洋,光芒萬丈的太陽…在這些形象上詩人寄予了他世界性的眼光,時代賦予的廣闊胸懷以及對理想的熱切追求。

2.奇異性,泛神論思想使得詩人思緒飛騰,產生了奇特的想像,大自然被充分人化,地球成為有生命的母體,“雷霆是你的呼吸…”“夕陽與大海竟是一對戀人…”

3.從泛神論出,詩人把宇宙世界看作是一個不斷進化,更新的過程,從宇宙萬物看到了“動的精神”和創造的“力”,賦予他的形象以飛動的色彩“無限的大自然…到處都是生命的光波。”

四、浪漫主義藝術特色

1、與泛神論的密切關係,《女神》的藝術形象和藝術想象建築在泛神論的思想基礎上。神是自然本身,神與自然融為一體。一方面郭沫若的泛神論與五四個性解放,人格自由,崇尚自我的時代精神相吻合。另一方面詩化了神即自然,自然即我的泛神論思想。

2、豐富想像,神奇誇張,激越音調,華美語言和濃烈瑰麗的色彩,賦予《女神》濃烈浪漫主義美學特徵,主要體現在抒情主人公的身上,

喜歡女漢子系統[末世]請大家收藏女漢子系統[末世]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獵密者

邢雲劉水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榮耀與忠誠

金戈鐵馬之莫問前路

午醉初醒

開局播放鴉片戰爭,古人瘋了

陰陽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