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送新妇一套头面,另十二两银子吧。”
“会不会太少了?”
尹氏不以为然:“续弦而已。再说了,咱们送礼,还去吃席,已经够给他面子了。”
要不是沈坤两榜进士的功名与官身,还能为沈家增加些光环与资本,她才不屑理会呢。
……
尹氏的平顶青帷马车缓缓驶过朝阳大街,车厢内,长媳张氏望着窗外繁华,轻声试探:“母亲,咱们举家住到长乐妹妹府上,是否”
“她既记在我名下,便是自家人。”尹氏抚着孙儿细软的头,目光扫过车外鳞次栉比的铺面,“况且你十三叔府上窄小,如何住得下这许多人?”
她这回进京,可是把长房的人马全给带来了。
一则出于对这门婚事的重视,二则,也是让孩子们见识下京城的繁华,免得像井底之蛙。
沈长乐的宅邸前,丫鬟们早已垂手侍立。
尹氏扶着张氏的手下车,抬眼便见沈长乐身着月白绫衫迎出门来,间只簪一支素银簪子,浑身上下不见半点未来萧家宗妇的骄矜。
“母亲一路辛苦。”沈长乐亲自搀住尹氏,目光掠过身后浩浩荡荡的家人,唇角笑意温婉。
花厅里,沈长欢捧着越窑青瓷茶盏,眼角余光扫过多宝阁上那尊白玉貔貅。
张氏则盯着丫鬟们脚下软缎绣鞋,连两个小童都乖巧得异乎寻常——这宅子里的气派,比通州老宅还要矜贵七分。
“乐儿真是好福气。”尹氏握着她的手感叹,“一个人住着这样大的宅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长乐闻言蹙眉,纤指揉着眉心叹道:“母亲不知,这宅子看着风光,实则年年亏空。光是养护这些花木,每月就要二十两银子。”
她指向窗外,“您瞧那些护卫,个个都要双份月钱——京城地界,若没有得力护卫,怕是连觉都睡不安稳。”
“这么大的宅子,得有人洒扫,园子需要人打理,门房、护院一样都不能少。京城米珠薪桂,养这么多人,压力可大了。我母亲留给我的财产,几乎是入不敷出。也还常找小舅和外祖母接济,不然,真的过不下去。”
她命人取来账册,墨迹淋漓的赤字看得尹氏倒吸凉气。
张氏与沈长欢交换个眼神,方才那点嫉妒顿时化作隐秘的快意。
“既如此,何不裁减些用度?”尹氏关切道。
“左邻右舍都是体面人家。”沈长乐苦笑,“前日永昌伯府老夫人做寿,单是寿礼就花了三百两。若是太过寒酸,岂不堕了程家与沈家的脸面?”
这话戳中了尹氏心事。
她想起通州老宅那些打肿脸充胖子的排场,不由颔:“世家大族的难处,外人确实不懂。”
然后又说起沈家为了名声和脸面,很多时候,也是打肿脸充胖子。
沈家在通州,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人家。
外人只知道沈氏一门三进士,合族六官身,在当地也算是高门大户。
可沈家人口众多,对外还得维持沈氏清贵的门楣。
老爷身边必须要有大厮、长随,爷们身边必须要有小厮、书童,小姐则官配丫鬟婆子各二人。
出门必须要有护卫、丫鬟、及婆子。
就算去一条街之外的地方,也必须坐轿。
客人登门,身边必定要有多名下人随侍。
一切都为了排场。
为了沈氏的脸面。
待到说起婚事,尹氏又说起沈长乐的婚事来,唏吁中又带着几分不可思议。
“你这丫头,之前婚事屡有波折,我和你父亲,愁得都睡不着觉。谁知,柳暗花明,竟然给了咱们这么大的惊喜。”
张氏及沈长欢也一并附和着。
她们认为,沈长乐空有显赫外祖,婚事上却屡遭灭顶之灾,估计只能低嫁了。
谁曾想,人家却薄积厚,一飞冲天。
喜欢悍玉掌宅请大家收藏:dududu悍玉掌宅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